近日,位于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海螺工廠,首輛載滿熟料的運輸車順利出廠,這是海螺集團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的第二個水泥項目,每年可以為烏茲別克斯坦提供250余萬噸優質產品。
10年來,海螺集團積極響應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堅持“共商共建共享”,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0余家企業,成為國內同行業海外發展最快的企業之一,成為投資規模和產能規模的“雙料冠軍”。
深耕水泥建材行業四十余載,海螺集團形成從設計、試驗,到生產調試運行、裝備研發成套、物流貿易運輸的水泥制造產業鏈。針對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部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對水泥等建材產品的需求,海螺集團將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應用于海外投資項目,受到投資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。
老撾瑯勃拉邦海螺水泥項目的原料磨、預熱器、水泥磨、余熱發電系統等主機設備,全是海螺自主生產制造,生產線裝備整體國產化率達到90%。海螺新材緬甸項目、泰國項目的生產線全部由國內輸出,生產的高檔門窗產品不僅在當地熱銷,而且成功打入歐美、中東等市場。
目前,海螺集團已經在印尼、緬甸、柬埔寨、老撾、泰國、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發展了43家公司,累計完成投資超160億元,年水泥產能超過2300萬噸、型材產能3萬余噸、塑鋼和鋁門窗加工能力10萬平方米至15萬平方米。
實體工廠的建設,為所在地提供高標準、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,大大降低了當地基建成本,加快了城市化、現代化、工業化進程。柬埔寨馬德望海螺建成投產之前,柬埔寨需要從國外進口水泥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,如今馬德望海螺產品以穩定的質量和優質服務贏得眾多客戶,成功應用于暹粒機場、金邊體育場等重點項目。中老鐵路、吳哥國際機場、德佐國際機場、金港高速公路、印尼德龍工業園、印尼青山工業園……海螺集團產品廣泛應用于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重大項目中,助推當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。
“走出去”的過程中,海螺集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以節能環保新技術、新裝備,為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注入綠色新動能。利用柬埔寨水稻規模種植的優勢,海螺集團在馬德望海螺規劃設計了首套生物質燃料系統,使用稻殼作為燃料,既降低了生產成本,也有利于環境保護。作為海螺集團布局老撾的開篇之作,瑯勃拉邦海螺7000多萬元的環保投入占到總投資的30%。烏茲別克斯坦卡爾希海螺余熱發電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3000萬千瓦時,節省標煤3600余噸,減排二氧化碳約9600噸。海螺裝備制造基地研發制造的大型節能和高端裝備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,出口總額近30億元。
海螺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楊軍表示,企業用心將每一個海外項目打造成為先進技術“復合體”、城市環境“凈化器”,幫助所在國繞過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,推動當地水泥工業和城市發展加快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。
“走出去”的發展道路,也是義利相兼、民心相通之路。印尼南加海螺是海螺海外發展的第一站,被贊譽為中國水泥企業海外投資的里程碑、中國建材企業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成為跨國公司的里程碑。南加海螺連續多年被當地評為納稅大戶,帶動相關產業就業上千人次。緬甸海螺水泥的前身是皎施水泥廠,廠區老舊,設備老化。海螺進駐接管后,不僅讓老生產線重新煥發生機,還新建了一條世界一流的日產5000噸生產線,為當地提供了400多個就業機會。將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相融合,注重消除貧困、增加就業、改善民生,目前海螺海外項目本土員工超過4000人,本土化率達85%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成果更多惠及當地民眾。(記者 汪國梁 通訊員 唐靖)
信息來源:海螺集團